各院系:
根据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的通知》(京教高[2008]99号)有关精神,请各院系组织教师申报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。
一、组织形式
二、提交材料
1.项目申报书一律用北京市教委统一表格打印,一式4份;
2.样书2本或2套;
3.以博彩社区
为单位填写“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申报(推荐)教材汇总表”1份;
三、申报时间
申报时间
2008年4月15日-24日,各院系请于4月24日前将申报材料交教务处,教务处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报项目进行评审;对于评审合格的项目教务处将进行统一整理,报校领导审批;通过审批者,报送市教委。
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,请各院系按规定时间组织申报,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请在行政部门或其他部门兼职的教师通过相关院系积极申报。
附件: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的通知
教 务 处
2008年3月17日
附件: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的通知
京教函[2008]99号
各高等学校、相关出版社:
为贯彻科学发展观,落实教育部《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》(教高[2007]2号),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。根据《关于实施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》(京教高[2008]1号)和《北京高校“十一五”教材建设规划的意见》(京教高〔2006〕25号)文件精神,市教委决定开展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申报工作
(一)申报范围
1.第一编著者为北京高等学校教师,并在本科、专科(高职)及研究生(只限于学位课程)课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,不包括学术专著和编译教材。
2. 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新版或修订版文字(文字+电子)教材(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)。
(二)申报要求
1.申报工作由第一编著者负责。
2.套书(如:上、下册)按一项申报,系列教材按单本申报。
3.2006年以来已获得教育部或其他部委奖励的教材此次不再受理。
(三)申报单位和比例
1.教材第一编著者按相关要求向所在高校或相关出版社申报,各申报单位对符合申报条件的教材进行初评后,严格按比例择优推荐。
2.各高校申报数量不超过本校同期出版教材总数的10% ;“211工程”学校在此基础上增加5%;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申报高等职业类教材可在此基础上增加8%。
3. 出版社(仅限于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的参与单位(见附件1))申报数量不超过本社同期出版在京高校作者编写教材总数的8%。
4. 符合申报条件的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,不占本单位的申报比例。
(三)申报材料
1.申报人应如实填写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申报(推荐)书》(见附件2),一式两份,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。经出版社申报的教材,应加盖申报人所在学校公章。
2.申报参评的教材要经学校(或出版社)聘请两位有教授职称的同行专家(至少一位为非本单位专家)填写推荐意见。
3.样书一本(套)。
4.各申报单位分别填写和提交《北京高等学校(出版社)2006、2007年新版、修订版教材统计表》(附件3)、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申报(推荐)教材汇总表》(附件4)打印稿。电子文档(Excel表,以“申报单位名称.xls”命名)发至邮箱:
[email protected] 。
5.每一项申报材料应装入一个档案袋中。将附件2《评审申报(推荐)书》封面复印后贴于档案袋表面。
6.申报材料报送时间:2008年5月7-8日。
报送地点:北京航空航天大学(办公楼东配楼306室)。
联系人:秦安琳电话:82317812
二、评审工作
(一)市教委将根据国家有关图书质量的管理规定对图书的书刊编号、印刷装订质量、成品图书质量等进行教材出版(质量)评议。在此基础上,组织学科(专业)评委根据评审要求、工作程序和指标体系对教材的编写质量、使用效果进行评审。
(二)通过评审的教材报市教委审定。市教委将对确认为“2008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”的编著者给予一定数额奖励并颁发证书。
建议相关高校、出版社对“精品教材”的编著者、责任编辑给予相应的奖励。
三、工作要求
各高等学校、相关出版社要及时将申报工作布置到有关院(系)和出版社的高等教育教材工作主管部门,做好相关统筹、宣传和组织申报工作。
为保证申报教材质量,建议各申报单位组织本校(社)学术委员会或有关专家,对拟推荐参评教材的学术真伪、实际使用效果和使用需求等情况进行确认和评价,并在《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申报(推荐)书》中注明单位推荐意见。
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是一项科学性、专业性、系统性很强的长期工作,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,开展素质教育,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。各高校及有关出版社要紧密结合本单位“十一五”期间专业结构调整、课程与教材建设、实践教学改革、教学团队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等发展规划,统筹组织好“精品教材”的申报,共同推进北京高等学校教材建设工作。
(联系人:刘承斌;电话:51994850)
二OO八年三月六日